寡糖学院

红藻多糖生物活性之二---抗病毒活性

发布时间:2023-07-21 09:41:02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活体细胞内寄生、以复制形式增殖的非细胞生物。病毒如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狂犬病毒等感染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问题,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抗病毒药物大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而开发天然、无毒副作用的抗病毒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红藻多糖的抗病毒作用最早报道于1958年,由Gerber等研究发现,石花菜 (Gelidium rartilagenium)中提取的多糖具备抗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和抗流感B病毒的活性,此后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又逐渐发现红藻多糖对包括HI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等在内的多种病毒都具有良好抗性,通常认为其抗病毒活性与其含有的硫酸化多糖有关。大量研究表明,红藻多糖不仅成分天然、使用安全,而且在抗病毒的同时还能起到抗炎作用,增强机体免疫,阻止病毒侵入细胞组织,极具研究开发价值。

 

Mendes等研究证实了海萝(Cryptonemia seminervis)中的硫酸化半乳聚糖及其降解产物具有抗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的活性,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在病毒感染周期的早期阶段,通过与病毒粒子结合来抑制HMPV对细胞受体的识别和对宿主细胞的侵入。另有研究发现麒麟菜硫酸多糖具有显著的抗HSV-1型疱疹病毒和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 virus B3,CVB3)作用,且麒麟菜多糖(ESPA和 ESPA2) 不仅可以直接杀灭病毒,还可进入细胞或吸附在细胞表面发挥抑制病毒的作用,抗病毒活性均优于阿昔洛韦(acyclovir, ACV)。

 

Zhang等对包括红藻门的小石花菜、龙须菜和蜈蚣藻在内的七种南海藻类多糖抗病毒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多糖均具有良好的抗HSV-1型疱疹病毒和CVB3病毒作用,且蜈蚣藻多糖能够明显抑制HSV-1型疱疹病毒,IC50 约3.90 μg/mL ,SI高达296.4,小石花菜多糖对CVB3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为7.81 μg/mL,SI为212.0,此外,通过理化实验结果发现上述红藻多糖均为硫酸酯多糖,其抗病毒效果与硫酸基含量密切相关。病毒侵入人体要经历吸附、侵入、合成、装配,释放这几个阶段,由上述研究结果可发现,红藻多糖的抗病毒作用机理主要在于其对于病毒生存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干扰,通过抑制病毒在动物体内的不同感染阶段来清除病毒粒子。

 

红藻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药物制剂方面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国内市面上售有名为“感愈乐”的红藻多糖提取物鼻喷剂,该药物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孕妇和儿童均可放心使用。由红藻中提取的卡拉胶制成的阴道杀菌剂,可有效阻止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引发的性病的传播,还可在无保护性行为中防止性病传播。

 

近十年来,虽然关于红藻多糖生物活性的报告层出不穷,但临床试验研究较少,极大限制了红藻多糖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未来应加强对红藻多糖药物研究的重视,深入研究红藻多糖生物活性的作用机理,以求研发出更多天然药物造福人类。

 

备注:本文摘自《红藻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作者:裴若楠、翟红蕾等,仅做交流分享,如有侵权告知立删。